1、施工平面圖設計原則
在滿足施工安全,保證現場施工順利進行的條件下,要盡量布置緊湊、少占地,要做到短運輸、少搬運,避免二次搬運,要盡量減少臨時設施的搭設,應符合勞動保護、安全生產、消防、環保、市容要求。
2、施工平面圖設計步驟
。1)起重運輸機械的布置
1)塔吊的回轉半徑≥建筑物的最大寬度+塔吊中心至外墻邊緣的距離(一般取4.5-6m)
2)繪出塔吊的服務范圍,塔吊布置的最佳狀態是使建筑物平面均處于塔吊的服務范圍之內,應避免死角或盡量減小死角。還應考慮要有較寬的施工用地,以便安排構件堆放;攪拌設備的出料斗能直接掛鉤后起吊;主要施工道路也宜安排在塔吊服務范圍內。
。2)攪拌站、加工棚、材料構件堆場的布置
1)攪拌站:攪拌站布置應與砂、石堆場及水泥庫的布置一起考慮,攪拌站應使塔吊的吊斗能從其出料口直接卸料并掛鉤起吊。
2)加工棚:木材加工棚應靠近木材及模板堆場,其附近應布置消防設施。鋼筋加工棚靠近鋼筋及成品堆場。淋灰池應布置在砂漿攪拌機附近。
。3)倉庫及堆場布置
1)水泥庫選擇地勢高、排水方便、靠近攪拌機的位置。
2)易燃品倉庫應符合防火 要求,其附近應布置消防設施并遠離火源。
3)木材、鋼筋、水電器材倉庫應與加工棚結合布置。
4)預制構件堆場應在塔吊服務范圍內,避免二次搬運。
5)磚堆應在塔吊服務范圍內。
6)砂石堆場應靠近攪拌站,石子堆場更應靠近攪拌機。
7)模板、腳手架應選擇裝卸、取用、整理方便且靠近道路的地方布置。
8)工具庫布置在工人作業區附近。
。4)運輸道路的布置
1)運輸道路應滿足材料、構件的運輸要求,使其通到各個倉庫和堆場。
2)單行道路的最小寬度為3.5m,雙行道6.0m
3)運輸道路最好圍繞建筑物布置成環形,或在道路端部設有12m×12m的回車場,以利暢通。
。5)臨時設施的布置
1)門衛、收發室布置在現場出入口處,辦公室可布置在門衛里側。
2)工人休息室、宿舍、辦公室應布置在安全的上風側,與作業區分開設置并保持安全距離。
3)食堂、水房、廁所靠近工人宿舍。
。6)臨時供水供電線路的布置
1)供電線路沿道路一則布置,至建筑物距離應大于10m。
2)架空供電線路應在塔吊的服務范圍之外。
3)電源應通所有的用電機械、加工棚及生活區
4)在保證供水的前提下,供水管線越短越好。
5)供水 線路 應通往所有的用水點,如攪拌站、磚堆、生活區等。
。7)繪圖
繪制施工平面圖除了反映現場的布置內容外,還要反映周圍環境和面貌(已有建筑物、場外道路、圍墻等);繪圖時應將擬建工程放在中心位置,并應留出一定的空白圖面繪制指北針、圖例、說明等;嚴格按照制圖標準繪圖,圖例要規范,線路粗細分明,字跡端正,圖面整潔美觀;圖幅為3號,比例為1:200-1:500.
|